花東在地農產品加工加值
在人聲鼎沸的成果展覽裡,有一陣穀類烘乾的香氣飄來,隨著氣味走去,是製作紅藜麥片的攤位。幾個慈濟科技大學衣著整齊的學生,有條不紊地解釋正在操作的烘烤輾壓機器和製造紅藜麥片的過程。剛烘乾輾平的紅藜麥片帶著穀物的氣味,有著酥脆口感,一邊是輾壓時榨出來的澄澈紅藜油,完全天然無添加,營養價值極高,是原民部落產量豐碩的紅寶石。
這場展覽在花蓮縣秀林鄉佳民部落舉辦,展場就設置在部落活動中心,講台邊還有三五個小孩鑽動,可能很少看過部落以外的陌生人到活動中心來,有的躲在講台旁的黑板下好奇張望,有的兩兩成群在追逐嬉鬧。
秀林鄉佳民部落是原鄉中的原鄉,經濟產業、社區型態都跟原民文化緊密相連,慈濟科技大學一直都深入部落協助原民農產品研發,佳民部落的山蘇和紅藜也是重要的輔導項目之一。幾年前紅藜的營養價值被彰顯,產量大增,也因此供過於求,穀賤傷農,為了增加紅藜的銷路,慈科大投入研發加工產品,除了常見的茶包之外,也投入開發紅藜麥片。負責的同學雅淳說,台灣人很喜歡吃麥片,但通常都是外國進口的,台灣本土紅藜鈣質含量非常豐富,用簡易的設備加工之後,老少咸宜,不但可以取代進口麥片,也可以讓部落經濟作物有更多管道銷售。
除了紅藜之外,部落裡的山蘇也是重點輔導的農產品。山蘇採摘頂部十五公分左右的嫩芽,市面上多販售生鮮產品,不過山蘇鮮嫩嬌貴,生鮮狀態無法保存太久,銷售管道也因此受限。慈科大協助研發山蘇粉、山蘇冰淇淋、山蘇牛札糖等加工品,不但能協助將山蘇全株利用、保存營養價值,更是花蓮在地的特色伴手禮,也直接協助部落的山蘇創造更高產值。
慈科大團隊在耿念慈老師、劉威忠老師的帶領之下,一一深入花蓮部落協助農產品加工加值,玉里葛鬱金、豐濱貓公部落滸苔等特色產物,也都逐步陪伴部落共同發想,為花蓮的特色農產與部落經濟帶來不同的火花。而東華大學團隊,則投入協助行銷宣傳,除了媒合產品在花蓮適當的通路銷售之外,在資管系學生冠彥的努力下,發揮學能架設以食農教育、優質農產品為主的資料庫平台,讓部落在對外行銷產品時,也能有慈科與東華兩校團隊做為後盾,強化產品的可信度。
透過花蓮在地大專院校的結盟,串聯起農產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,各司其職投入研發與數位科技應用,發展部落經濟更多元的可能性,也讓花蓮特色亮點可以再強化加值,也是USR大學社會責任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。